1、学科简介
本学科于2000年12月获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01年开始招生。2019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20年正式以一级学科招生。本学位点依托“物流工程与管理”上海高校高峰学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港航电力传动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智能港口物流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等,紧密结合航运、港口、物流等海事特色行业的科技发展需求进行学位点建设,形成了系统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物流装备检测与自动化等四个相对稳定且在国内外港航物流领域具有较高社会影响的培养方向。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学科拥有控制理论、过程控制、船舶多模式自动化电站、船舶电力推进、港航混合动力、港航检测技术、智慧港口物联网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实验室。
2、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名称 |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 研究生导师 |
系统工程 | 1)港航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港航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优化。 2)港航物流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港航物流数据的采集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 3)港航物流系统仿真、虚拟现实与科学可视化。研究港航物流分析、建模、可视化等。 | 苌道方、梁承姬、范勤勤、许波桅、余芳等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1)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智能控制、智能优化等理论和方法,及其在船舶控制工程、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中的应用。 2)港航机电设备控制:控制理论、电磁测量理论与过程层析成像技术、机器视觉理论与方法在港航等领域中的应用。 3)协同调度与控制:港口设备协同调度、自动化码头AGV协同调度与控制、AGV协同编队、无人控制系统设计等。 | 王锡淮、施伟锋、肖健梅、何敏、张思全、张艳、许媛媛、贺俊吉、范红、虞旦、李波、赵云鹤、徐寿林、姚海庆等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1)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群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优化理论与方法、图像分析与识别技术。 2)机器学习与视觉感知: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视觉感知与导航、视觉信息智能处理、目标检测与跟踪。 3)智能系统与大数据分析:智能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大数据模型与系统,智慧港口物流系统、智慧港口供应链系统。 | 李朝锋、刘阳、符修文、陈信强、付广华、鲜江峰等 |
物流装备检测与自动化 | 1)港航物联网协同感知:多源异构信息的采集、检测与控制的物联网构建;港口动态监控与虚拟堆场构建技术等。 2)物流装备检测:物流装备数据采集、信号处理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物流装备状态识别与趋势分析、在线运维。 3)船舶与港口设备控制:港航物流装备综合电力系统一体化双层多目标协同控制技术;新能源能量控制与优化方法、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物流装卸关键设备协同控制和优化技术等。 4)港航物流装备自动化:基于新能源的船舶、港口装卸关键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船舶电力推进技术;物流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等 | 杨勇生、徐为民、高迪驹、黄细霞、王建华、朱瑾、薛圻蒙、牛王强、刘志全、王宇澄、张依恋、郑翔、杨平、白洪芬、鲍春腾等 |